最新出版的2023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文学院资深教授赖大仁先生的长篇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生成路径与阐释路线》。
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其独特性,从唯物史观思想体系中生长而成,形成了实践论生成路径和文艺意识形态论阐释路线。实践论生成路径表现为:从文艺实践活动的特性考察,把文艺看成是“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特殊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观念形态,也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即艺术生产。意识形态论阐释路线体现为:以文艺意识形态论观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文艺现象,对此做出意识形态特性与价值功能的理论阐释。实践论生成路径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生成以文艺意识形态论为核心理论观念的总体性命题;文艺意识形态论阐释路线则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本质认识延伸到现象阐释的思维过程,以此说明和阐释各种文艺现象和文艺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该文系赖大仁教授主持的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40年文学理论问题论争研究与文献整理”(项目批准号:19AZW00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因其主要发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前沿和最高端的学术研究成果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被学界誉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也是学校人文社科类唯一中文顶级期刊。
该论文是继傅修延教授的《物感与“万物自生听》(《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詹冬华教授的《中国早期空间观的创构及其形式美学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之后,文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第三篇长篇学术论文,是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文学院将继续锚定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指标、重点指标,不断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力争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闯关突围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