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领导风采
  • 院设机构
党建工作
  • 工作动态
  • 文件通知
  • 入党导航
  • 工会工作
    • 组织机构
    • 工会文件
    • 教工风采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本科教育
    • 专业介绍及就业介绍
  • 研究生教育
    • 江西师范大学学位与研...
    • 研究生招生
    • 研究生培养
    • 文件下载
科学研究
人事工作
  • 师资概况
  • 人事工作通知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学生组织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图书资料
  • 资料室概况
  • 现刊杂志目录
  • 书库部分目录
校友风采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文学院与赣州市赣县区教科体局组织开展江西省“生命语文”教育形态构建项目课例观摩暨理论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 2022-03-15 浏览次数: 533

为进一步推进学科社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功能的有效实现,正向推动江西省基础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10日至12日,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与赣州市赣县区教育科技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江西省“生命语文”教育形态构建项目课例观摩暨理论研讨活动在赣州市胜利举办。
    本次活动由赣州市初中语文封义珑名师工作室和赣州市赣县区第四中学承办。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代表、江西省“生命语文”教育形态构建项目成员单位代表、赣州市初中语文封义珑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赣州市赣县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赣州市赣县区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代表及省内相关学校、教研室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3月11日上午,江西省“生命语文”教育形态构建项目课例观摩暨理论研讨活动在赣州市赣县区第四中学报告厅拉开序幕。赣州市赣县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邱旭春、赣州市教科所副所长谢泽源、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詹艾斌教授先后发表讲话。开幕仪式由赣县区教育科技体育局班子成员黄为源主持。

课例展示 迸发激情

随后,项目组相关成员单位的三名骨干教师展示了三节代表性文体的“生命语文”课例,全体成员观摩参与。

第一节课由婺源县朱子中学洪文明老师讲授小说《变色龙》,其以问题为导向,将冲突之“变化”与环境之“不变”贯穿授课全过程,在对话中品读人物形象,带领学生感受特定时代语境下的生命样态。

第二节课由奉新四中张妍老师讲授诗歌《石壕吏》,其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小组演读,带领学生读懂诗歌、读懂人物、读出自我,做以层层深入的方式,唤醒和引导学生关注、关怀人的生存状态。

第三节课由赣县区四中朱玲艳老师讲授散文《安塞腰鼓》, 带领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感受生命的律动,体悟生命的内涵;以文化民俗为视角,展示陕北人的热情与活力,凝练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从而深度触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思路阐述 评议研讨

下午,三位课例执教老师先后阐述了各自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接着,在场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围绕课例展示进行评价与讨论。他们对赣县四中学子们的语文素养表示赞许,也对课例执教老师的语文教学功底加以肯定,同时就生命语文的教育教学理念各抒己见,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研讨。

詹艾斌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两种基本能力与素养:一是能够对教材文本进行精当而适切的解读与评价,二是能够自觉地把教材文本转化为有效的育人资源。他持论,应该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尺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他特别强调,理想的生命语文教育形态不仅应着力于推动个体生命的拔节生长,也表现为推动学生群体的生命成长,更需要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体的深层次的生命和谐。

主旨报告 明晰理念

3月12日上午,项目组相关成员单位婺源县、奉新县、赣县区代表先后作了典型发言。
    婺源县代表、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余勇超作了题为“谈谈‘生·成’语文教育形态建构”的主旨报告。他从教育背景、教改沿革、学科何为、创生形态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成”语文教育形态理论体系的由来、内涵,表示婺源县正在积极推进的语文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构建生命精神教育主导下的“生·成”素质教育。

奉新县代表、奉新县教研室主任邓井英作了题为“‘生命语文’教育形态的建构”的主旨报告。她从四个前提性探讨、四阶主题层级、四类课程创设、四层课程教学进阶、四种课程文化建构、四维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生命语文旨在引导学生探寻教材文本中的生命世界,形成对生命发展的深层领悟,绽放生命的光彩。

赣县区代表、赣县区教师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封义珑作了题为“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与语文共舞”的主旨报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生命语文教育理念,构想生命语文课堂的理想样貌,强调,语文教学需要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教育的价值皈依。

随后,詹艾斌教授作了题为“生命教育的三个向度及其发展的时代性要求”的专题报告。他充分肯定了婺源县、奉新县及赣县区语文教育形态建构项目取得的前期成果,并以此为切入点,从“认识生命(认识论要求)”、“敬畏生命(伦理学要求)”、建构与发展生命(存在论与本体论要求)三个方面阐释了其对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解,提出,生命教育要跟上时代性发展要求,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应该致力于敦促师生走向生命与灵魂的卓越。

此次江西“生命语文”教育形态构建项目课例观摩暨理论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明确了新时代语文学科教学的育人方向,进一步深化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研究,为后续语文教育形态建构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提供专业理论指导,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扎实推进江西省基础教育语文学科建设与发展,全力推动江西省基础语文教育学派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