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17日下午,我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0年度建设项目“中华熟语类文化词语资源库建设及非洲推广策划”开题暨项目启动仪式会在名达楼3306召开。
应邀参加本次项目启动会的专家和嘉宾有,国家督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教授,原江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王俊先生,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婵女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汪国胜教授,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徐阳春教授。
我校参加本次项目启动会的人员有,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汪洋教授,教务处处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钟业喜教授、文学院党委书记冯昊教授、文学院语言学科带头人李小军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万妍副处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刘楚群教授,教务处、文学院的部分工作人员及相关师生数十人。会议由冯昊教授主持。

汪洋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及近年来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阐述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并明确表示,我校将大力支持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及基地项目研究工作,也期盼上级领导和专家继续支持帮助我校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工作及学校的其他语言文字工作。

刘楚群教授介绍项目研究思路和进展情况,他从立项背景、依据及意义三方面阐述了本项目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中华熟语类文化词语对外传播通俗读本编写;第二,中华熟语类文化词语对外传播线上资源建设;第三,中华熟语类文化词语非洲推广路径策划。

专家委员会主席姚喜双教授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研究所做的扎实的基础工作,也对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他指出,在文化词语的编排上,具备两个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第一,要实现基础研究性和应用推广性之间的辩证统一,研究要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推广要注重针对性、有效性,要以项目研究驱动基地各项工作。第二,在文化词语的选取上,要注重搜集的广泛性、入库的经典性和推广的针对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理论进行项目的推广,传统宣传和现代传媒双结合,系统传播和碎片化传播双管齐下,做到传播的主、客体及环境的辩证统一。第三,在辩证处理项目研究各种关系的基础上,要注重底线思维,有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政治观。同时,建议项目吸纳翻译、传播领域人员参与相关工作,协同作战。

张婵处长肯定了项目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项目的通俗性以及如何推广两方面提出建议。张处长还表示,本项目还可以和省内外的其他语言文字项目相结合,共同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

王俊先生针对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要规划好项目研究的具体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进行中华语言文化的国外推广要与国家相关政策保持步调一致;另外,还对项目的延展性以及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汪国胜教授针对项目的推进,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标题严谨性问题,要实现标题的通俗性和严谨性的和谐统一;第二,要强调词语的使用,以增加教材的实用价值。

徐阳春教授从语言文字的研究角度指出,熟语的界定、熟语外延范围、入库熟语与现代汉语熟语的一致性、熟语翻译文化色彩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钟业喜处长表示,教务处将调动全校相关教学资源支持项目研究后续推广工作,加大国家语言文字基地的建设力度,为服务好国家语言发展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冯昊书记表示,文学院将协调好各方面资源做好基地研究的相关保障和服务工作,确保本项目高质量完成。

活动最后,姚喜双教授宣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0年度建设项目“中华熟语类文化词语资源库建设及非洲推广策划”正式启动,并预祝取得丰富成果。
江西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文学院与教务处共建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于2019年成功获批,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授牌。此次基地建设项目的成功获批并顺利开题,必将推动我校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文学院的语言文字工作、研究乃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