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追寻红色记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积极响应号召,以云端看展、团日活动、实地走读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红色走读”系列活动。
云端访革命历史,千里寻红色基因
以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为依托,文学院学子共同云游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红色经典历史文化,感悟红色记忆。在一同在线观看了长征历史和革命故事后,感人的烈士事迹、强烈的画面冲击、澎湃的音乐节奏带给同学们全新的观赏体验,更给同学们极大的心灵触动。文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激活了指尖上的红色教育,在“云”端中碰撞出爱党爱国的巨大热情。

办红色交流,共谈革命魂
为切实增强文学院学子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作用,文学院各团支部开展了“红色走读”主题团课活动,在活动中向同学们展示了长征的历史故事,一同回顾漫漫长征路。并集体诵读红色文稿中的经典段落。同学们纷纷表示,回顾红色经典,既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信仰的力量,更是为了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通过“红色走读”主题团课活动,文学院深化了红色历史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高质量、有特色地传承红色基因,共建新时代新篇章。

重走长征路,共筑时代情
10月起,文学院派出了五支队伍去往方志敏烈士陵园、八一广场、八一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方志敏烈士纪念园
10月1日上午,“纪念方志敏小组”队员到达方志敏烈士陵园。方志敏烈士的墓前环绕着满满的花篮与鲜花,小组成员肃穆而立,纷纷低头默哀,对方志敏同志示以诚挚的缅怀。次日,小组队员来到方志敏纪念馆。纪念馆陈列的各种照片及物件再现了方志敏同志的光辉事迹,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方志敏同志的革命成长史。随后,小组队员来到方志敏故居。在小组队员与村民的交谈中,村民与他们分享了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生活故事,方志敏同志在小组队员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大家纷纷表示被方志敏烈士无私奉献、不忘初心、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八一广场
10月18日,“赤游”队前往八一广场,切身感受红色文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一历史画卷在队员面前缓缓展开。八一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历史,队员们依次走过南部的纪念区、中心的文化区和北部的休闲区三个功能区,参观了纪念塔、浮雕、题词等主要景点,它们携带的历史记忆展现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伟大的革命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在参观中接受革命历史教育,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赤胆忠诚和责任担当的红色基因,这无疑是当代大学生砥砺奋进、开创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10月4日,“信仰至上”队前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是新四军历史上第一个正规军部的所在地,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进入馆内,一个深邃的“死”字吸引了队员们的关注。这是方志敏烈士遗书中的一个字,遗书展现了方志敏烈士坚强的党性和不屈的灵魂。“向死而生”,是革命先辈们以身殉志的生动写照。队员们在馆内革命文物、烈士资料前驻足沉默,向烈士致敬,感受到革命先烈不惧牺牲的精神,聆听了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争取人民解放的赞歌。

八一纪念馆
10月11日,“英雄儿女”队进入纪念馆后,队员们跟随馆内介绍,依次参观各个展区,聚焦八一展馆,感悟红色精神。百年神州路漫漫,风雨路上八一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厅内部使用大量背景图像展示南昌起义革命历史事件与八一背后的故事,贺龙指挥部旧址还新设置了VR体验;将红色文化与VR技术结合,利用虚拟还原和全视野引擎技术重现贺龙部攻打敌军总指挥部的场景,让队员们真正实现“参观者”到“现场目击者”的身份转变,切身体会“八一”文化。当看到当年起义不惧生死奋勇杀敌的革命志士们的纪念墙时,同学们被深深地震撼着,纷纷面向烈士纪念墙致以敬礼。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馆
10月18日,“正道之光”队来到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深切缅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一掬细沙,绘尽峥嵘岁月。一段告白,唤起红色记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记载了许多英雄事迹。队员们跟随馆内讲解志愿者,一同浏览多幅珍贵历史照片,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大家在陈列室内驻足,用沉默代替了任何豪言壮语,心情随着音乐平静下来,那份深深的哀痛与崇高的敬意久久不能消散。
文学院“红色走读”系列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始终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进一步增强对“红色走读”系列活动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在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号召下,彰显高校担当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牢记宗旨,坚定信念,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认真履行青年大学生义务,为传承革命圣火,共建红色校园贡献一份青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