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价值的写作,追寻艺术的人生
——文学院成功举办2019年首届文学周活动
6月17日至6月23日,文学院2019年首届文学周活动在瑶湖校区成功举行。此次文学周活动邀请了著名作家郭文斌、著名诗人王家新、著名学者季水河、作文特色教师余俊及古琴艺术家王有文等老师前来讲学,其他相关文学艺术活动也在此期间开展。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学生会)、2018级创意写作班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文学周活动的筹备和服务工作,有力助推了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首届文学周在宁夏作协主席郭文斌先生的讲座中拉开帷幕。从6月17日到19日,郭文斌先生分别以“警惕阅读”、“文学的祝福性”、“农历安详乡愁”为题,在图文信息中心3202报告厅连续开展三场讲座,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2018级创意写作班班主任、作家王磊光老师主持讲座。郭文斌老师畅聊了其对阅读、文学、生命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体悟,特别强调了为文和为人的价值尺度。他提出的文学具有暗示性,好的文字要追求祝福性,传承农历精神,寻找现场感来获得安详等等观点,发人深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讨论。

在6月18日郭文斌先生的第二场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学院举行了首届创意写作班的开班仪式暨郭文斌先生赠书活动。郭文斌先生向创意写作班全体学生赠送了文学作品《农历》《永远的乡愁》共计200册,价值6000元。文学院院长詹艾斌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高度赞同郭文斌先生的文学具有建设性和祝福性的文学观念,并指出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是文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创意写作班能够有方向地培养人才、建设未来。

6月20日上午,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诗人王家新在图文信息中心3202报告厅做了题为“人与诗的‘相遇’”的讲座,文学院教授、作家陈怀琦老师主持讲座。王家新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之路,讲述他与诗歌的数次“相遇”,向我们传达了他对创作、诗论、翻译的思考和看法。王家新老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语言”,对文学保持忠诚和忠实,让同学们深受感动。并且,王老师希望中国的新诗能够进入“老年”的境界,也就是能够不断地自我拓展、自我更新。在讲座总结之时,陈怀琦老师动情地说,聆听这场讲座,我们被深深地触动,并自觉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讲座结束后,王家新老师与文学院的部分师生还开展了文学座谈活动,大家进行了一场更加自由灵活的文学对话、心灵对话。

6月18日上午,湘潭大学季水河教授在图文信息中心3202报告厅作了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考察文学阶级性的三个维度”的学术报告,文学院博导、教授,著名学者赖大仁老师主持报告会。报告主要从文学创作主体、文学创作客体、文学的本质三个维度,具体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文学“阶级性”问题。季教授认为,从20世纪初期至7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阶级论占据了中国文学理论话语的中心地位,学术界对其多是尊崇与膜拜,缺少审视与反思;而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学术界对其多是否定与批判,缺少客观与理性。季教授指出客观还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阶级论的全貌,既有利于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整体形态,也有利于我们正确评价20世纪至今100多年的中国文学批评历史。

6月20日晚上,一场名为“高山流水遇知音,闻弦歌而知雅意——中国传统丝弦古琴与诗词弦歌操缦艺术欣赏”的讲座在文学院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室举行,古琴艺术家王有文老师应邀主讲,文学院教授汪群红老师主持。讲座中,王有文老师展示了汉晋文物的图片,讲述了古琴与琴歌的历史,并生动传达其“守护丝弦、传承古谱、弘扬琴学”的琴学理念。王老师还现场演奏了《神人畅》,吟唱了《南风歌》,并详细讲解了宋代《黄莺吟》,使到场师生深深地感受到古琴文化魅力所在。

6月22日上午,专栏作家、作文特色教师余俊在文学院会议室作了题为《文学会让一切变得美好——文学创作与专业成长》的讲座,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左剑锋老师主持。余老师结合文学写作对自己的爱情、生活、事业的重要影响,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文学会让一切变得美好”这一主题,鼓励学生从写作中找到快乐和力量,以写作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余老师与在场同学分享了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些具体方法,如“读什么就写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财富就在我们自己脚下”,“从小我走向大我”等等。

在文学周期间,文学院还开展了两次书刊发布活动:由许靓静、詹艾斌、周宁三位老师主编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瑶湖青春(第三辑)》公开出版发行;由江西师范大学学生社团青蓝文学社编辑的《青蓝苑·作家周特辑》印制分发到校内外文学爱好者手中。
此次文学周开校园文化活动之先河,深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为今后进一步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繁荣校园文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文/文学院2018级创意写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