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以国际眼光看移民文学”学术讲座在惟义楼7303教室成功举行。讲座主讲人为我校杰出校友、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旅德作家刘瑛,文学院詹艾斌院长和杜华平老师受邀出席本次讲座,文学院2017级全体学生到场参加。

刘瑛老师的讲座主要从自身的生活与创作经历、个人对移民文学现象的总体看法以及对代表性移民文学作品的剖析等几个方面展开。
她认为,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建立为移民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生长土壤。她以南美作家博尔赫斯和英籍日裔作家石黑雄一及其作品为例,揭示出移民文学作品的多视角构成与跨文化性质;她持论,这正是移民文学的根本性价值之所在。

此外,刘瑛老师还论及《长日将尽》、《被掩埋的巨人》等诸多文学文本,并就写作经验、创作中的文化冲突与历史视野的确立等问题与在场的同学进行了互动。

最后,詹艾斌院长做简要总结。他指出,文学常规教学不利于学生了解新移民文学写作,师生需要形成更为广阔的文学视野和愈加敏锐的文学眼光;刘瑛老师的讲座为大家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而又多元的视角选择,这是极为重要的。他强调,文学是一种生命评价的形式,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进入文学的“深处”,以此充盈和改造自身的生命形态。

讲座全程气氛谐和,丰富厚重的报告内容与灵活新颖的文学思维的呈现,为在场师生提供了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新视野和新方法,令大家受益匪浅、感触颇深。